伍国:美国未来真正的问题是民族主义
在笔者发表拙文《美国大学校园的右倾化更值得注意》后,陆续接到一些读者的反馈。除了一名匿名大学生对左翼进步派立场的申说,还有一名北京某大学的文科教授表示,对右翼势力未来将如何左右美国政治很感兴趣,他甚至指出,笔者描述的美国学生让他想到中国曾经有过的“hongwe
在笔者发表拙文《美国大学校园的右倾化更值得注意》后,陆续接到一些读者的反馈。除了一名匿名大学生对左翼进步派立场的申说,还有一名北京某大学的文科教授表示,对右翼势力未来将如何左右美国政治很感兴趣,他甚至指出,笔者描述的美国学生让他想到中国曾经有过的“hongwe
士人身处“四民之首”,中国从世事到人心各个层面的演变遂常带有“士变”的意味,亦为时代巨变之关键。西潮大规模到来之前,中国学术自身已生出“务为前人所不为”的道咸新学,然而西潮的全面冲击引起士人的思想震荡,导致近代中国学术和社会都渐失重心。
在社科作品中,有很大一批是书名比作者有名。这些书名往往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比如《乌合之众》《平庸之恶》《新穷人》,然后就是这本《想象的共同体》。看上去,这个书名似乎是一本文化批判研究,但实际上,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基于安德森的田野调查。
近期,关于康熙是洪承畴的儿子的传闻在网络上是甚嚣尘上,很多人都在绘声绘色地传,甚至还举出众多的佐证,诸如“康熙为啥长得像洪承畴不像顺治?”“孝庄为啥不按照礼制陪葬皇太极?”“康熙13岁就有儿子,太小了,不可能”等,甚至还有传说“复旦大学曾征集爱新觉罗家族生物样
中国的“近代性”从文化领域开始,不无道理。中国的近代化不是内生的,而是通过外来因素引入而催生的。在很长时间里,人们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有过争论,一些人认为,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,中国本身也有可能发展出近代资本主义。
泰柬边境冲突持续,泰国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升温。资深记者普拉威·罗贾纳普鲁克在文章中指出,这种情绪不仅影响外交舆论,更开始动摇泰国作为区域投资中心的稳定形象。
108箱古代种子被武装押运,英国考古学家站在安卡拉的烈日下浑身发冷。他守护了半辈子的研究材料正在消失,而抢走它们的不是强盗,是土耳其政府的官员。这场看似突然的搜查,其实是一场酝酿了七十年的考古战争的总爆发。
美国人记忆中,从未有如此多的政府高层在公开场合如此直白地谈论耶稣基督——正如他们在查理·柯克的追悼会上所做的。特朗普称这场活动为“老式复兴”,而非单纯的葬礼。
印度近年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外政策的变化,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印度教的激进分子与美国右翼的玛嘎群体有许多相似之处,尤其在反制主义的表达上。
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,一部来自克罗地亚的纪录片《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》引发热议。这部片曾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荣获金虎奖,被称为“最具实验性和反叛精神”的作品。听上去很学术,其实它讲得很直接——百年前的政治闹剧,被今天的人用影像“演”出来了。
西方民族理论多以“一族一国”为逻辑起点,强调民族自决与分离权,与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国情截然不同。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实际,突破西方话语桎梏,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。
按照英国民族主义学者安东尼·史密斯的说法:“民族主义是一种为某一群体争取和维护自治、统一和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,该群体的部分成员认为有必要组成一个事实或潜在的民族。”
纵观新中国对外冲突史,一个显著变化引人深思:建国初期,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,中国政府总是第一时间向民众通报战况,甚至组织群众游行声援;而近年来,从加勒万河谷冲突到南海维权行动,相关信息往往延迟公布,细节披露极其有限。这种从高调到低调的转变,背后
第一次全球化浪潮饱受矛盾困扰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,尽管美国、德国、俄罗斯、法国和日本等新兴保护主义强国不断提高关税壁垒,但全球贸易仍迅速增长。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,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战也日益频繁。这些矛盾正是当时工业化世界围绕自由贸易和经济民族主